当前位置: 上海时讯网 > 健康 > 健康产经 > 正文

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千台手术展实力,微创介入护健康

来源:上海时讯网| 2024/5/8 16:45:12|

今年3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重庆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收到了全球外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和规模之一的学术盛会——“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课程(2024LINC)”的邀请。5月下旬,该科室负责人曹铸敏将作为主讲人,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分享该院的两个特色病例。值得一提的是,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也是重庆地区唯一受邀团队。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在业内备受瞩目的科室,在2019年时,全年开展的血管介入手术量仅有“单薄”的两位数。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科室2020年介入手术量就上了百台,2022年超500台,2023年突破1000台。5年的发展,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实现了“垂直崛起”,成了该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曹铸敏对此感叹不已,但看到患者脸上的笑容时,千难万难都不再难。

齐头并进 让团队“百花齐放”

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前身为“重庆市第三工人医院”普外科,含介入血管外科、神经外科两个专业组,是巴南区开展介入诊疗较早的科室。目前,介入血管外科主要开展血管腔内、腔外微创治疗,常规开展大血管、肿瘤血管、外周血管、静脉疾病等介入治疗;神经外科主要开展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疗,对特重度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在2019年,科室的发展尤为艰难,人才匮乏,门诊量也很少。”曹铸敏说。

如何破局?人才是“镜子”,学科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才队伍强不强。完善制度,为人才发展成长“架梯搭台”;拓宽引才渠道,外引人才,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注重内部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现有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投身科研,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血管与神经外科人才梯队日趋完备。

“科室也从‘绿皮火车’变成了‘高铁’,团队越来越有凝聚力,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曹铸敏说。

近年来,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团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专业比拼中斩获多项荣誉,如在2023年重庆市医师协会举办的“宽仁肝胆胰病例分析会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重庆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第一届贝朗杯滤器大赛荣获一、二等奖等。人才建设成果“百花齐放”。

用“特色”吸引患者 赢得口碑

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也为科室的特色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有时一天的手术量能达到20台以上,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团队依旧会坚持进行复盘、总结。“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儿在干活。”曹铸敏说。

也正是这份坚持,让科室多项特色技术得以成功开展,外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血管介入这一特色技术,为很多疑难、危重症患者解除了病痛,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患者骆松(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入院前12天,该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呕血、乏力不适、腹痛、腹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提示为食管静脉曲张、胃腔大量积血。为求进一步治疗,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该患者慕名来到了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就诊。

查体、询问病史、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该患者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破裂出血,且伴有脾功能亢进、腹腔感染等。经讨论,科室决定为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肝-门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手术非常顺利,术中仅出血10ml。术后,患者很快便康复出院了。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被业内誉为“外周介入的技术高峰”“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是外周血管介入中难度系数最大的技术之一。目前,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已常规开展此技术。

市七院血管与神经外科始终坚持以安全外科、微创外科、精准外科为目标,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宗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未来,科室也将继续发挥特色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